2022年6月28日是“第十六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關愛日的宣傳主題為“提高依從性,有我更有你”。依從性,簡單來說,就是患者在正規的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后,需遵循醫囑進行診療和隨訪。
癲癇是一組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慢性腦部疾病,大多數癲癇患者需要較長期的治療。所以,患者的“依從性”也是影響癲癇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即使是已經接受外科手術的癲癇患者,依舊要謹遵醫囑規律服藥或減藥,定期進行腦電等檢查,對于那些行迷走神經刺激(VNS)等神經調控手術的癲癇患者而言,還要定期調整刺激參數以提高療效。
迷走神經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目前臨床應用近30年來,大量文獻和研究證明其抗癲癇療效確切。迷走神經刺激系統植入體內后,會自動根據設定的參數給予刺激,一般來說患者的依從性較好。但以下幾點,患者及家屬需重點關注。
01 需定期調整參數,以達到有效刺激參數
迷走神經刺激通過電刺激左側迷走神經,調控大腦電活動,因而也被稱為“電子藥物”,其刺激參數的大小相當于口服藥物的劑量。
每個患者有效的刺激參數不盡相同,患者需要定期根據發作控制情況進行參數調整。一般情況下,開機后給與相對小的刺激參數,隨后根據發作控制情況,逐步調整到能較好控制發作的有效刺激參數。
2022年5月25日發表于神經調控領域頂級期刊《Brain Stimulation》(IF=9.0)的文章,納入了1178例迷走神經刺激術后的癲癇患者,回顧性分析了迷走神經刺激參數與療效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迷走神經刺激的目標刺激幅度和占空比。該研究將術后12個月癲癇發作頻率下降≥50%的患者人數占比定義為臨床有效率。研究表明:
① 當刺激幅度接近1.61mA,占空比接近17.1%(即開30秒,關3分鐘),在人群水平上臨床有效率最高。但對于某個患者個體來說,其最優的刺激幅度可能高于或低于上述刺激幅度。
②刺激頻率為20Hz、25Hz或30Hz時,在人群水平上臨床有效率無明顯差異。
③脈寬為250μs或500μs在療效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因此研究者建議在刺激幅度接近1.61mA時,脈寬可以始終保持在250μs,目的在于盡可能節省電量。
由此可見,合適的參數對迷走神經刺激臨床療效至關重要。
遠程程控技術的出現,為患者的程控依從性掃清了障礙。已有研究表明,遠程程控安全性高,較門診程控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且在療效方面,遠程程控和門診程控無顯著差異。遠程程控操作簡便,患者和醫生可通過WIFI網絡建立遠程連接并調整參數,極大節省了患者就醫花費和時間成本,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該療法的依從性。
02 迷走神經刺激術后,不可立即減藥或停藥
對于癲癇患者而言,任何時候減藥或停藥都需要謹遵醫囑。即使是VNS術后,仍然需要繼續正常服用抗癲癇藥物。當發作得到有效控制后,可經醫生評估確認后,再考慮減停藥物。
03?術后一定要做好癲癇發作情況的記錄
術后一定要認真記錄癲癇發作情況:
①癲癇發作次數、發作表現:
②服用藥物的種類、劑量,是否換藥: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更客觀地了解患者病情,有助于VNS參數的調整。
治療是否有效,需要通過以上數據及其他檢查結果綜合評估,不能單憑患者和家屬的主觀感覺來判斷。
04 術后進行其他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
大部分常規檢查,如X線、CT、超聲檢查等不會影響VNS設備的正常運行。
如需進行核磁共振檢查(MRI),應避免胸部的MRI。
其他部位的MRI需提前與醫生溝通,并聯系相關專業人員,將刺激器的刺激臨時關閉。
05?術后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項?
避免劇烈擠壓或撞擊刺激器植入部位。
術后也需要像平時一樣,重視癲癇發作的誘發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①避免漏服藥物、私自停藥或減藥;
②避免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亂;
③避免奔波勞累,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大運動量鍛煉;
④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⑤避免過多使用電子產品(如打激烈的游戲,看暴力驚恐電影等);
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精、咖啡等)。
“提高依從性,有我更有你”,對于癲癇患者而言,無論是哪種治療方式,都需要提高依從性以提高療效!